# 5G — 3 大场景、8 大 KPI ## 3GPP 时间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200708162413956.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0ptaWxr,size_16,color_FFFFFF,t_70)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200708162623274.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0ptaWxr,size_16,color_FFFFFF,t_70) ## 5G 的价值内含 NGMN 是这样定义 5G 的:**5G 是一个端到端的生态系统,它将打造一个全移动和全连接的社会**。 **5G 主要包括三方面:生态、客户和商业模式**。它交付始终如一的服务体验,通过现有的和新的用例,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为客户和合作伙伴创造价值。 **比起 2/3/4G 时代主要局限于接入网和随之演进的核心网,更多聚焦于技术。5G 的野心是 “端到端” 的系统构架。从技术上讲,5G 还将实现电信也从未有过的软件和硬件分离,并引入 IT 数据中心所采用的云化和虚拟化的概念。简而言之,2/3/4G 是技术推动单调的服务和商业模式,而 5G 要运用各种技术去满足和支持持续变化的生态和商业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190924153555274.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pcy1jbG91ZC5ibG9nLmNzZG4ubmV0,size_16,color_FFFFFF,t_70) 如果说 4G 时代的智能终端技术全面促进了传统 PC 互联网同移动网络的深度融合,**那么在 5G 时代,MEC 技术将会推动云计算平台同移动网络的融合,并可能在技术及商业生态上带来新一轮的变革和颠覆**。 电信产业经历过辉煌,但如今跌入低谷,5G 将是电信产业重返辉煌的机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201104235920970.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0ptaWxr,size_16,color_FFFFFF,t_70#pic_center) ## 5G 的 8 大 KP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200708162531766.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0ptaWxr,size_16,color_FFFFFF,t_70) 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针对每一个新世代的网络,都会制定出需求及应用场景,而各大电信标准组织,再依照 ITU 所提出的需求,订定标准并向 ITU 提交标准,供 ITU 审订。5G 提交的标准为 [IMT-2020](https://www.itu.int/en/ITU-R/study-groups/rsg5/rwp5d/imt-2020/Pages/default.aspx)。 ITU 在 IMT-2020 中订定了 [5G 的八大 KPI](https://www.itu.int/en/ITU-D/Regional-Presence/ArabStates/Documents/events/2018/RDF/Workshop%20Presentations/Session1/5G-%20IMT2020-presentation-Marco-Carugi-final-reduced.pdf):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200708155345522.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0ptaWxr,size_16,color_FFFFFF,t_70) 1. 更好的使用者传输速率体验(User Experienced Data Rate):100 Mb/s 以上 2. 更高的峰值传输速率(Peak Data Rate):20Gb/s 3. 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更高的传输数据量(Traffic Capacity):10~100Mb/s/m2 4. 更高的频谱使用率(Spectrum Effiency):3 倍以上 5. 更快的移动速度(Mobility):500km/h 6. 更低的延迟(Latency):1ms 以下 7. 更高密度的装置联机(Connection Dencity):100 万 devices/km2 8. 更低的耗能(Network Energy Efficiency):电力消耗为 1/100 以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19092422554558.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pcy1jbG91ZC5ibG9nLmNzZG4ubmV0,size_16,color_FFFFFF,t_70) ## 5G 的 3 大应用场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20200708160141154.png?x-oss-process=image/watermark,type_ZmFuZ3poZW5naGVpdGk,shadow_10,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0ptaWxr,size_16,color_FFFFFF,t_70) ### (Rel15 2018)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 **特点**:数据传输速率远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最高可达 10Gbit/s,比先前的 4G LTE 蜂窝网络快 100 倍。 **结合点**:对 4K\8K 视频、AR\VR、云游戏大带宽时延敏感业务,可以结合 CDN 近场计算完成本地分流,保证业务体验的同时,可以减少数据上云占用主干网带宽,提高网络利用效率 **主要场景**: - 视频、直播:视频内容提供商可以通过下沉 CDN 部署离用户更近的边缘数据中心,由统一的边缘管理平台进行业务容器管理调度。结合基于内容的路由寻址,实现数据本地分流,降低业务延迟改善用户体验。 - AR/VR、云游戏:基于 5G 的高速传输,AR\VR、云游戏的渲染计算、转码等业务流可以从配套的终端设备上迁移到边缘云上进行统一的计算,再将结果返回给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只需要作为接收和显示,5G 的网络传输及响应时间与边缘云更强大的算力可以与之前 AR\VR 本地计算时延一致,保证用户体验。 ### (Rel16 2020)uRLL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低时延、高可靠通信) **特点**:5G 的延迟低于 1 毫秒,而 4G 为 30-70 毫秒。 **结合点**:对于时延极其敏感的边缘场景,如:智能交通,工业制造,远程医疗等行业,可以做到零延迟、可靠传输的现场计算。 **主要场景**: - 智能交通:根据调查显示,智能交通的场景将会是 5G 时代下主要的边缘场景,包括智能交通稽核、智能交通视频监控和 L4、L5 级别的全自动驾驶等交通行业场景,5G 的特性可以满足该场景下的大量边缘设备接入,同时极低的延迟的业务需求。结合 5G 网络分片的特性,可以对于时延敏感业务规划单独虚拟信道,利用大规模部署的边缘基础设施进行现场计算完成实时处理返回结果。 - 工业制造:工业场景需通过高度自动化来提高生产率,而高度自动化对于高精确度阈值和实时分析的低时延、高可靠网络连接有着很高的要求。5G 高速、低延迟的特性简化了原先固网有线部署的复杂度解决了 WIFI 接入时信号不稳定、切换 WIFI 丢包等问题,保证了设备可以稳定接入边缘管理平台和完成业务实时计算的可靠性。 ### (Rel17 2022)mMT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海量物联网通信) **特点**:4G 是一平方公里 10 万个连接数,5G 可以达到每平方公里 100 万个设备的连接密度。 **结合点**:对于大规模设备接入的物联网场景,可以采用固移结合接入方式,所有设备接入统一的边缘管理平台,减少数据流量绕行。 **主要场景**: - 物联网:根据调查,企业物联网是超越连接边界的重要驱动力。当前全球物联网设备超过 15 亿,一般呈区域性密集分布,因此物联网平台需要将大量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通过部署边缘技术提供更接近用户的物联网场景,以加快分析和响应的速度,提供用户使用体验。